湖南法治報訊(通訊員 張清晨)為深入踐行司法為民理念,切實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,近日,古丈縣人民法院將法庭“搬”到巖頭寨鎮,通過“巡回審判+人大代表”聯動機制,成功調解兩起歷時多年的村民與村委會合同糾紛案件,贏得當地群眾和人大代表的高度評價。
案情回顧:文化廣場建設引發補償糾紛
2017年至2018年間,巖頭寨鎮某村委會為豐富村民文化生活,與村民楊某、吳某協商,征用其承包地修建文化廣場,并書面承諾支付補償款3.2萬元、2.5萬元。但因村“兩委”換屆導致原始報賬資料遺失,補償款遲遲未能兌現。多年催要無果后,楊某、吳某向法院提起訴訟。
巡回審判:打通司法服務“最后一公里”
受理案件后,承辦法官發現案情事實清楚,但考慮到當事人往返不便且案件涉及農村土地補償問題,決定啟動巡回審判機制,將庭審現場設在村民“家門口”。更創新引入“人大代表聯動調解”模式,邀請巖頭寨鎮人大代表參與,與法官、村干部組成調解團隊,從法律政策、村規民約、鄰里情理等多維度剖析矛盾,引導雙方換位思考。
多方合力:七年積案終化解
調解過程中,人大代表充分發揮熟悉民情、群眾信任的優勢,協助法官厘清爭議焦點。經反復協調,村委會與村民最終達成調解協議,承諾限期履行補償義務。村民楊某感慨道:“法院到家門口辦案,還有人大代表見證,我們心里踏實!”
代表點贊:普法治理雙贏之舉
參與調解的人大代表表示:“巡回審判不僅解決了糾紛,更是一堂生動的法治課。人大代表參與調解,既拓寬了履職渠道,也加深了對法院工作和群眾訴求的理解。”古丈法院相關負責人介紹,此次調解是法院深化多元解紛、推動“楓橋經驗”本土化的具體實踐,未來將持續優化“法庭+代表”聯動機制,為鄉村振興提供法治保障。
此次巡回辦案實現了“審理一案、教育一片”的效果,展現了古丈縣人民法院主動延伸司法服務、多元解紛的創新擔當。
責編:李穎
一審:王薇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來源:湖南法治報